栏目列表
据于自然,依于教学
发布时间:2022-04-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肖丽

据于自然,依于教学 ——聚焦数学教学中的自然课堂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玉成实验小学  沈晓敏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未来为目标,以促 进儿童认知为基础,以构建自然课堂为途径,积极探索有效 的教学手段,努力让数学课堂回归真实、回归自然,让教师 和学生能够共同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构建 自然课堂,针对教材、问题、实践、情感和评价方面做简要 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自然课堂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深入研究,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 况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学生的兴趣、经验和实践为契机, 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享受自然课堂,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让数学学习回归真实、回归自然。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在小学数学教 学当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共促的自然课堂,让师生能够 共同成长。 一、深挖教材成就自然课堂 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要能够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文化创造性 地研发自然课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要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 内容,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 仔细分析,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将其作为教学目标,渗 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落实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 目的。 比如,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要求统计蛀牙的 人数,如果直接告之方法,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果,但是只有结果的 数学课是不完整的,于是在教学初始,可以先让学生汇报蛀牙的情况, 发现逐个汇报不能很清楚地知道每种情况各有多少人,因此就有了分 类整理的生活需求。接着通过讨论,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整理数据, 这样就进行了第二次汇报整理,发现有些逐个记录的方法不方便,于 是优化成用画“√”或者画“正”的方法进行第三次汇报统计,对比 后发现,在数据多的情况下,用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更直观。 一个小小的例题,在不断挖掘中优化出最佳统计方法,让学生从这样 的多次优化中体验到分类整理的方法和必要,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收集 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远比教师直接告知 的效果要好很多。 在教学过程中深挖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浅显介绍,注重学生在 课堂里的需求,提炼学生感官上的体验,梳理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数 学是基础课程,因此要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真实、真情的人。 二、问题设计回归自然课堂 数学课堂的建构是由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有机串连起来的,解决问 题的过程蕴含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因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否有效是推 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开展数学教学,要能够和学生 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紧密联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 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尽管有很多教师精心设计了比较华丽的问题情景, 让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但是并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 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思考如何 通过数学问题的设计来回归自然课堂。 比如,在学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时,教师就可以提出 递进式的提问来组织学习: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十位如何计算?如何检验?这样的检 验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的提出要精准有效,花哨的环节虽然能让课 堂活跃,但是只有提出有效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才能在自 然的数学课堂中给学生留出思考和学习的空间。 三、注重实践拓展自然课堂 数学根植于生活,依托于实践。回归质朴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才能让数学学深了、学透了、学活了,数学课堂才能体现自然 合理的本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增进对学习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 心。 我们学校有片土地,取名“玉乐园”,那是我们数学的实践基地, 学习了长度,我们定期去测量植物的生长高度,学会了测量方法,形 成了观察日记;学习了“身体的尺”,我们便去用“步”丈量小菜 园的周长;学习了人民币,我们组织蔬菜售卖,获得了真实的销售体 验……这样的数学是有血有肉的,这样的自然课堂才能让学生得到知 识提升,这样的数学实践才是接通生活源头的活水。 数学的自然课堂不单单是教室里正儿八经的课堂展示,也可以是 一次课外实践课,也可以是课后家庭小事件引发的思考,更可以是解 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尝试。把数学问题的解决变成生活技能的培养、动 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在自然的生活课堂里获得积极全面的发展。 四、呼唤情感充实自然课堂 尽管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教学 活动,并调动了学生的手和脑,但是却没有调动学生的心,并没有给予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体验。教师要明确开展数学活动 的真正目的,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以及方法,获得 良好的情感体验,将自然课堂与情感态度教育有机融合。 比如,在学习了“重量单位”后,常常会碰到有关节约用水的题 型,“节约环保”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学 生,从未体验过缺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对水资源的宝贵就更不能深 刻体会了,于是通过计算和统计实践,将每天的用水量作为参考,量 化了浪费水的现象,从简单的数据中让学生接受节水环保的思想洗礼, 一个个数据有力地说服了学生,引导学生将节水落到实处,从原先的 “情感认同”上升为“行动自觉”。 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学科与人文教育的 有效渗透策略,真正做到寓情于理、润物无声。 五、多维评价深耕自然课堂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引领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自然的数学课堂的 基本形态与价值取向鼓励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的“惯性”,将学生的自 然习得落到实处。这里的评价是多维的,师对生,生对生,还有生对 师等,一方面调动一切有效机制鼓励学生能动学习,实现主动参与, 提升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发展 水平,和谐师生平等共进关系,只有这样,自然本真的数学课堂才能 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比如,为了评价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在日常的口算训练中择优 评选出“最佳口算小神童”,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口算训练中;在 班级中评选“我眼中的最美教师”,说说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 师生间自然和谐的双向沟通将评价的主体变得多元化。多渠道的反馈 信息,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另外,评价过程要动态,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当中一定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通过引导让学生 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尽管评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判定,但 是总的来说还是要积极、正面,这样才能够体现评价的真正作用。 多元的评价机制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逐步完善自然课堂评价体 系的构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识的学习, 情感、交流、体验等需求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只有教学行为被学 生感知、接受,才能积极转化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效果才能凸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自然课堂,要能够以学校的资源和文化、 教师的评价和教学手段、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落 实自然课堂的构建时,也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融入生活化 的元素,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数学课堂回归真实、回归自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