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今天,学生的人文素养备受关注。文 章从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出发,挖掘 东坡文化的内涵。利用语文课堂将东 坡文化全面融入到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的全过程,从融入校园环境、融入语 文教学课堂活动与融入语文教学实践 出发,展现东坡文化的人文教育的内 涵,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达成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目标。
[关键词]东坡文化 学生人文素 养 策略
人文素养是学生成长的关键素养,也是践行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但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学校普 遍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视, 从而造成人文素养的内涵挖掘不够充 分。针对这种情况,尝试充分挖掘东 坡文化的内核,发挥东坡文化的核心 作用,让东坡文化在语文课堂发挥人 文素养的培育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 人格,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东坡文化内涵及学生人文素 养的现状 在语文学科当中,有关于东坡文 化的内容主要是以古诗词作品为主, 这些内容作为构成语文学科的关键组 成部分,深刻挖掘东坡文化中的古诗 词成果,对学生感知东坡文化,了解 东坡文化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借助东 坡文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提供 支持。
(一)东坡文化内涵及意义 东坡文化的精神内核丰富,是人 类历史文明进程中的文化精髓,作为 博大精深的艺术海洋和智慧宝库,东 坡文化精神的充分挖掘,对学生的成 长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提及东坡文化,指的是围绕苏东 坡一生的融哲学、历史学、文学、艺 术学、养生学、农田水利等于一体的 尽快进入情感诵读环节,教师为学生 布设了诵读比赛活动任务:深入分析 人物性格特点,选取一个片段,参与 学习小组诵读比赛,要读出人物的内 心情感。学生开始诵读训练,教师从 语气、语调、节奏、停顿、急缓、高 低等方面作出引导,让学生通过多重 体验,以提升情感诵读品质。课堂展 示阶段,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诵读实 践,教师跟进展开技术指导,确保文 本赏读呈现高效性。 调动学生赏读情感,教师为学生 设定了诵读比赛,并且从诵读技巧方法 角度展开干预,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 动机。学生在诵读方面有个性认知, 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实际进行科学调度, 为赏读学习提供更多成长起点,这对全 面提升学生赏读学习品质有重要帮助。 四、启动学生赏读活动 赏读操作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 筛选和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适合的 赏读契机,无疑是最为理想的设计。 课本剧创编演绎、好词佳句鉴赏、诵 读比赛、主题演讲、故事会、对比阅 读、课堂辩论、仿写续写、读书笔记 等,都属于文本赏读活动形式,教师 要做出创新设计,为学生带来丰富的 学习体验。学生赏读基础还比较薄弱, 教师需要在方法技巧方面做出更多努 力,让学生逐渐进入赏读环节,以提 升赏读学习水平。 赏读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 意识,对赏读活动形式展开积极探索, 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在 教《忆读书》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 梳理性阅读,找出经典的内容,展开语 言鉴赏活动。学生快速给出回应,找出 一些片段,并展开个性阅读解析。教师 在学生赏读操作时,从鉴赏角度选择、 鉴赏程序设计、鉴赏效果评价等角度 展开引导,学生从教师引导中获得学 习动力。如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书 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 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 道,一比吓一跳。’”教师给出赏读提 示:修辞方法分析是语言鉴赏的首选 角度,如果找不到修辞,可以从好词 运用、句式特点、主旨情感、表达特 色等角度展开思考。学生根据教师引 导,很快就找到了鉴赏角度,对文本 典型片段展开针对性阅读鉴赏。 教师为学生设计文段鉴赏任务, ▍ 给学生提供丰富学习动机。小学生大 多会从修辞角度展开鉴赏思考,这无 疑制约了学生赏读思维的调度。教师 从更多角度展开引导,为学生赏读提 供更多选项,促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 到赏读环节,自然形成了崭新的阅读 成长动力。赏读活动形式众多,教师 还需要有拓宽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 适宜的学习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的 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 赏读是学生个性阅读行为,教师 在赏读内容选择、赏读时机把握、赏 读过程调整、赏读评价创新等角度展 开对应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赏读学 习机会,让学生在多重赏读体验中形成 学习能力。赏读是深入阅读的学习方 法,教师需要在操作方法和技巧传授 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为学生带来全新 学习启迪,以提升语文学科教学品质。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组成部分。东坡文化的内涵挖掘, 是将着重点放在文学方面,从语文学 科的古诗词中深度挖掘东坡文化的内 涵。通过在语文课堂之上渗透东坡文 化,打造以校园为核心的“全空间” 东坡文化的展现,让东坡文化的内涵 指导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古诗词是东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 分,也是语文学科最容易把控的部分, 利用东坡古诗词所展现出的东坡文化 的内容,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通 常能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带给学 生良好的体验与感受。
(二)语文课堂培育学生人文素养 现状 人文素养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塑造 和健康成长,是一项在教育实践中要 长期渗透的内容,想要持续发挥人文 素养的培育价值,则需要建立长期的 培育计划与方案框架。但结合实际情 况看,受到学校教育工作压力的影响, 利用语文学科开展学生人文素养的培 养普遍存在缺乏规划、秩序混乱的情 况,如何充分挖掘和明确人文素养的 核心目标,还需要在教育工作中肯定 与明确其中的价值,让围绕人文素养 的培育工作成为学校教育框架中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语文课 堂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并不理想, 具体表现如下: 一方面,学校语文教学实践中普 遍存在重视知识、技能与技巧的情况, 对有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 重视度不足,且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今天,核心素养目标的受重视程度 十分有限,也造成学生在人文知识的 掌握上不充分、不全面,人文基础知 识的支撑不足。又如从情感层面出发, 大部分学生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普 遍存在不尊重他人、不关心他人、缺 乏同情心和正义感、待人冷漠的情况, 这些表现是人文素养缺失的基本特征。 语文课堂之上,学生的有效合作缺失, 互动交流偏少;另一方面,大部分学 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正确认知,存在急 功近利,不思进取的情况,且在遇到 难题时通常会选择放弃,而不是克服 艰难,应对挑战。所以充分挖掘语文 学科的教育功能,达成人文素养培养 目标至关重要。
二、以东坡文化为载体培育学生 人文素养的策略 东坡文化在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上 的应用,要有明确的融入方案和融入框 架的支撑,循序渐进,从而使得东坡文 化的内涵得到充分挖掘,东坡文化的 影响力和应用价值才能得到肯定。想 要持续地发挥作用,使得学生的综合素 养得到强化,还需要融入校园环境、融 入语文教学课堂活动和融入语文实践。
(一)东坡文化融入校园环境 融入校园指的是在校园氛围和环 境中融入东坡文化,让学生目之所及, 都能够感受到东坡文化的存在。如学 校可以在雕塑、廊庭、墙绘、板报等 等场景,设置以东坡文化为核心的内 容,张贴东坡古诗词名句,形成文化 长廊,打造东坡文化的特色校园氛围。 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目之所及看到 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诗句,加 深学生对东坡文化的深度感知。校园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氛围环境的 营造和创设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打造特色的人文景观,让学生可以在 以东坡文化为核心的校园环境中学习, 对人文素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让东坡 文化可以在校园环境中“生根发芽”。
(二)东坡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课堂 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校园环 境的构建是基础,而课堂创设则是核 心内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中, 侧重点聚焦到基础知识层面,学生对 实践内容的理解和感知度都十分有限。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人文素养 也很难养成和得到培育。将东坡文化 融入到语文教学实践中,至关重要。 一方面,寻求与语文学科的融合途径 与基本思路,将东坡文化纳入到语文 教学计划当中,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主 动性,引起学生的深思,充分感知东 坡文化的核心内涵;另一方面,打造 多元的语文教学空间。在校园的教学 环境中,不仅仅要在课堂之上,还要 延伸到课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 将东坡文化的相关内容,制作成语文 教学微视频资源,利用社交软件完成 资源的有效传递,成为学生课后学习 的基础资源。让学生课后也能获得良 好的学习体验,深刻感知东坡文化的 内涵,从而实现人文素养的强化,让 东坡文化枝繁叶茂。
(三)东坡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实践 将东坡文化作为培育学生人文素 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充分挖掘东坡 文化的核心内涵,还需要融入实践, 让东坡文化可以群芳吐艳。如学校可 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外出参观活动, 以东坡文化的主题宣传场所为主,包 括博物馆、祠堂等等,拉近学生与东 坡文化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学生愿 意接触东坡文化,感知东坡文化,并 在参与实践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与感 知。在接受实践熏陶之后,学生耳濡 目染,潜移默化后对东坡文化的感知 更强烈。实践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 育新方式,有其自身作用和价值。在 教学实践后,在可以安排学生撰写活 动感受,或者是通过日记的方式来表 达情感。将情感跃然纸上,让东坡文 化深深印刻在脑海之中。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 以东坡古诗词为基础载体来达到东坡 文化的传递目标,通过教学全过程和 教学实践活动的创设,赋予学生良好 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知,全面增强学 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打造优质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浩渤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 心价值观——以东坡文化为例 [J]. 管 理观察 ,2018(28):48—51. [2] 张景芳 . 全程化理念在高职院 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J]. 才智 ,2018(18):128—129. [3] 张海燕 . 弘扬传统文化与培育 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 [J]. 广东职业技 术教育与研究 ,2018(01):151—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