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文化视角下小学“自然”课堂内容架构
学科: 语文
年级 | 内容 | 说明(如何选择、整合及融通) 着重体现自然课堂哪几方面研究内容 |
一年级
|
对韵歌 | 本课的内容来自自然万物,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带孩子们来到校园,自然的课堂中,感受风的吹拂,聆听虫鸟的鸣啾,欣赏红花绿树的美好,在此环境中吟诵对韵,激发孩子学习探究中华文字魅力的兴趣。同时借助万物,让学生尝试对对子,也就降低了心理上的畏惧。 |
读书真快乐 | 首先播放孩子们在家与父母亲子共读时的视频和照片,回忆共读时光,营造阅读氛围,能更好地激起孩子阅读兴趣。其次可以带孩子们来到图书馆,介绍各类图书,引导孩子选读自己喜爱的故事。在自然的学习空间里,可独自品读,可交流分享,可聆听想象。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助孩子乐读、会读。 | |
小书包 | 在学完课文后,结合着之前教学的整理方法,可以安排一个现场操作环节。练习一:把文具摆放整齐,做好上课准备。练习二:整理文具比赛。在真实自然的实践情境中,孩子们练习并提炼方法口诀,也在即时情感的渲染下,产生主动整理文具、好好爱惜文具的意识与习惯。 | |
二年级
| 树之歌 | 根据学习内容,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在自然环境中寻找树木,识记树名,集中识字,总结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着重进行自然场域与自然互动的实践和研究。 |
部首查字法 | 了解“部首目录”,熟悉常用的部首,了解独体字部件,师生自由交流查字典步骤,利用生活资源熟悉掌握部首查字法。着重进行自然课堂中自然互动的实践与研究。 | |
我喜爱的玩具 | 师生提前将教室布置成玩具推销员培训会的场域,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然的场景和场域中运用语言。着重进行课堂中自然场域及自然学习状态的实践和研究。 | |
蝴蝶·豌豆花 | 带学生走进图书馆,在不同的学习场域中进行绘本故事的学习。着重进行课堂中自然场域与自然互动的研究 | |
三年级
| 《大青树下的小学》 | 和学生一起畅游在校园内,从课本延伸拓展到自己的校园,感受校园的美丽,并将学到的语文素养通过实地游玩、观察,内化为学生技能。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 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把目光重新放到自己每天进出的小区、路过的小路,去发现它们秋天的独特美,并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 |
《稻草人》读书分享交流会 | 结合10月班级共读书目《稻草人》,以小队为单位,通过“演一演”“诵一诵”“聊一聊”等形式,在6楼演播厅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 | |
习作《我的日记》 | 带领学生一起经历每日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懂得每日做相同事情的也会有不同感受。在自然状态下明白日记的要义。 | |
四年级
| 我们与环境 |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在校园自然环境中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着重进行自然场域与自然互动的实践和研究。 |
爬山虎的脚 | 学生通过观察爬山虎,师生自由交流,利用生活资源了解爬山虎的脚的形状、颜色等。着重进行自然课堂中自然互动的实践与研究。 | |
观察日记 | 学生通过写观察日记,师生自由交流,利用生活资源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等。着重进行自然课堂中自然互动的实践与研究。 | |
记一次游戏 |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游戏,师生交流互动,让学生体验游戏的过程和快乐。着重进行自然课堂中自然互动的实践与研究。 | |
五年级
| 桂花雨 | 根据学习内容,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桂花树和梅树的样子,感受桂花树长得平淡无奇和桂花迷人的香气,从而体会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着重进行自然场域与自然互动的实践和研究。 |
制定班级公约 | 了解什么叫“班级公约”,学生说说班级里存在的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讨论制定相关的班级公约。着重进行自然课堂中自然互动的实践与研究。 | |
我的心爱之物 | 上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带的心爱之物,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然的场景和场域中运用自己已有的语言,说说心爱之物的样子、由来,再用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喜爱它的原因。着重进行课堂中自然场域及自然学习状态的实践和研究。 | |
民间故事 | 带学生走进图书馆,在不同的学习场域中进行民间故事的学习。着重进行课堂中自然场域与自然互动的研究 | |
六年级
| 习作:多彩的活动 | 立足国庆假期期间开展的“我身边的红色”寻访活动,开展回顾,交流与分享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在观察中提升自我,体悟外在,并“以我笔写我心”,投入精彩活动。 |
第9课《竹节人》 | 走访周边的实践基地“清园”,开展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动脑,感受“留青竹刻”这门艺术的魅力。再组织学生在学校的“竹文化”场域,如“竹影清风”开展系列活动,走进大文豪苏东坡,感受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君子之风。 | |
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 引导学生回顾童年生活,在班级——年级——学校层面开展多元的阅读活动,激励学生走向各处的读书角,开展深入的阅读实践活动,发挥阅读场域的育人价值。 | |
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 | 以小组形式开展实地调查走访活动,发现身边的种种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并关注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积累与拓展,实现跨学科整合与延伸。并结合“自然课堂”的发现,形成策略性指导,更好地深入后续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