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效作文教学路径探究——徐辉娟
以苏教版四下习作2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史瑜琳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效作文教学路径探究

                                ——以苏教版四下习作2为例

朝阳桥小学 徐辉娟

摘要:“互联网+”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通过资源共享丰富写作素材,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充分自主、实时交互式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在此过程中亲历发现、创造生活的过程,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作文教学的品质,使作文教学更高质高效。

关键词:互联网+;实时; 自主;交互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李克强总理也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新理念。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写作兴趣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运用互联网实现充分的作前准备,丰富写作和教学资源,进行自主交互式课中学习,自由创作后展示发布,聚焦问题后个性修改的方法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下面笔者将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2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通过前置任务,实现翻转课堂

进入“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改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可以自主管理学习的情况和选择使用的资源;教师更多的是组织者、观察者和推进者。这种翻转既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前准备上。根据上课的时间和内容需要,教师可以提前在平台上发布准备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单,按照自己的学习喜好,通过平台进行课前准备。教师通过平台显示的图表、文本和数据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任务完成情况。相对于传统的课前预习而言,作业检查变得更及时高效。同时,也改变了教学时间的分配,使原本需要在学校才能完成的内容能够提前到课前进行,那么课堂上将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分享,启发思维。

比如苏教版四下习作2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推荐班级里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获得相应奖章,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可以采访有关的人。如果事例多,要突出主要事迹,做到有祥有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某发面表现突出的同学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一个特长介绍,让同学们有的放矢。这种介绍虽然简短,但人数多了,很浪费课堂时间;在学生确定目标,通过采访进行深入了解时,空间的局限又出现了,传统的面对面采访在学生集中的学校进行最为方便,为了采访得充分势必又会用到课堂时间,要写好这篇文章,也就会占用过多的课时,影响教学进度。

而互联网、移动终端、教学平台与作文教学的融合突破了这些时空的限制。运用“互联网+”教学的理念,可以将“特长介绍”和“采访”都放在课前进行,布置两个课前准备任务:1.积极参加“秀出我自己”活动,将能表现自己特长的照片或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可以配上文字。2.积极参加“雏鹰争章”活动,选出你最想推荐的同学进行采访,完成任务单中的采访记录表。这两个任务一方面创设出了习作的情境,拉近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拍照、线上操作等基于数字技术的任务营造出的学习者中心环境,他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利用资源完成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前准备的效率。

 

二、通过资源共享,丰富写作素材

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内容是开放而丰富的,并且面向每一位学习者,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以往的习作中,大多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相似,有时全班也不超过五种题材,选材十分单一。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不足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共享和营造的语文生活情境恰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在推荐“雏鹰争章”人选时,习惯仅关注优等生,选材集中在阅读章、写作章、体育章等少数方面,忽略其他多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而事实是每个同学都有其突出的方面,只是学生们缺少发现。信息技术则为快速发现打开了一扇窗。如上所述的前置学习任务1——“秀秀我自己”,学生通过进入平台查看,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同伴特点资料,从而拓宽选材思路,丰富写作素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学生上传的视频、图片和文字,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关注度较高,能明显表现个人特点的图文制作成ppt,在导入环节“秀秀自己,发现闪光点”进行配乐播放,既是对前期活动的回顾,也起到使学生入情入境的作用。

 

三、通过平台互动,进行自主交互式课中学习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作文教学课堂可以成为一个充分自主、实时交互的智能学习空间。充分自主指学生基于教师设计的课堂学习任务单,利用学习工具和资源,展开自主学习;实时交互是互联网与学生间实时的互动交流,也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多向实时互动交流,使平台、所有学生和教师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如学生自主赏析范文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组内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成果上传到平台,各组的成员都可以及时看到其他组的学习成果,对有想法的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吸他人之长,完善自己的成果。教师再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围绕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当堂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分享、反馈、修改完善。

比如通过图文导入新课后,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交流采访单,确定典型事迹”,让学生结合“秀秀我自己”的图片和课前在平台上完成的采访记录单,以“你觉得重点写哪件事,才能使你推荐的人获得更多的投票呢?”这个主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启发点拨,最终让学生明白,他们采访记录的并非都是典型事例。对于和被推荐者特点无关的事例,需要删除掉;对于同一类的事例,需要合并;最能体现被推荐者闪光点的事例或占有材料最多且也能够体现其特点的事例可以被确定为典型事例。那么在写作时,应详写典型事例,略写其他相关事例。接着来进入第三个环节“赏析范文,学习写法”,教师事先在平台里设置任务:1.自读范文,在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圈画、作批注。2.上传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3.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学生自由打开范文,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在组内和全班交流分享中引导学生自己鉴赏范文,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将典型事例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最后进入第四个环节“小试牛刀,评价完善”。学生依然根据平台上任务的引领展开学习活动:1.进行重点段落写作,将典型事例写得具体生动,上传习作。2.进行组内交流评价,推选出一篇进行全班交流评价。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打开“秀秀我自己”资源包,获取更形象、动态的资料,最大程度地还原场景,用更细腻的笔法进行描写。由于学生可以阅读到全班的作文片段,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交流评价就会更多元化,促进思维的碰撞,使学习者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学生听取交流评价的建议后,可以学习别人好的写法,修改自己习作中的缺陷,再次上传平台,获得评价。

课后完成整篇习作后,亦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完善习作。这种习作教学方法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提高了习作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教师运用“互联网+”理念,将信息技术深深融合到作文教学的核心中,统筹设计教学路径,作文教学将会真正实现从课堂学习向多空间学习、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作文教学的品质,使作文教学更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戴晓娥.“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期待新范式.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10.

张静.“互联网+”与我的语文教学.七彩语文,2017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