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开学,《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悄然出台,“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不留作业、不考试、不补课、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等系列“双减”政策,可以看到很多积极的信号:让教育回归本心,叫停剧场效应下的鸡娃内卷,强化学校的主阵地,家庭教育的新高地。
教师在“双减”中发挥主导作用,每所学校都在思考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打造高效课堂,设计实效作业,改进教育教学行走方式。作为家长,责无旁贷的与社会、学校齐心育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长前半生最重要的事业,专家也纷纷出文建议家长: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家长要做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学习引领师、人生指导师、习惯监督师、兴趣合伙人,还给家长理了任务清单:第一,督促学习,养成自律;第二,培养习惯,全面发展;第三,重视陪伴,用心沟通;第四,相互配合,支持老师。
我们说,“双减”之后,孩子的成长不能减。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五育并举的接班人,把孩子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拥有看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时间和能力,是现阶段我们务必要关注的问题。过去,我们被剧场效应所绑架,把孩子学业乃至成长负担交给学校和校外机构,“双减”后,我们减轻了家庭财务的负担、减轻了孩子学业的负担,那我们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孩子的学习的主动性、眼界的扩展性,需要家长的支持才能完成。因此,我们呼唤家长角色回归,从原来只关注孩子学业情况回归到关注孩子全面发展。
落实“双减”政策,家长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和成才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理性确立孩子成长目标,要与社会、学校共同呵护我们的孩子,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那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怎么做呢?孩子放学回家的课余生活又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呢?我们建议课后回家“四问五管”。
“孩子放学,最好是父母亲自接, 由于孩子在校时间长,建议给孩子带一些小点心和牛奶,在回家路上,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孩子交流四个问题:
1.今天学校有什么好事情发生?(这个问题主要是探知孩子的价值观,明辨是非。)
今天你在学校有什么好的表现?(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内化自身成长,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收获?(确认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可以是具体的知识,也可引导孩子表达所见所感的人文知识,拓展孩子的思维和表达。)
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地方吗?(减少校园欺凌、和谐师生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无处不在,帮助他们减少焦虑和无助。)要深入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双减”工作行稳致远。 简单的四个问题,其实包含了家长的关怀、正向引导在里面,孩子在回应这些问题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学会了观察周围事物、懂得爱与责任。 回到家,家长需要这“五管”:
管家务劳动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增加劳动教育,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供劳动实践基地。 学生回到家,我们也希望家长安排孩子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在合适的空闲时间或固定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大小可安排不同程度的家务劳动,如饭前摆放餐具及餐桌椅,饭后擦桌扫地,这样的劳作不仅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与学生战胜学习困难,帮助他们树立爱护劳动者和热爱劳动的品质,为未来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管身体锻炼 和孩子一起锻炼,一起养成健身的习惯, 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晚餐分工家务玩乐后,一起进行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微微出汗即可。适量运动后,孩子在接下来的作业和阅读中会更加专注和有效,晚间睡眠也更加香甜。
管“玩” 研究表明,高质量的玩耍与孩子健康成长成正相关。自由的玩耍对孩子情绪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饭前饭后,陪孩子下下棋、玩玩亲子游戏,有可能的话让孩子与同伴一起玩玩他们喜欢的游戏,能启发孩子的智慧,会让孩子更加自信、独立和快乐,避免孩子的负面情绪。
管家庭作业 用合适的语言过问孩子作业是否完成、是否自己检查?家长不需要验证作业的对错,但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验证作业的完成情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家长)。关于作业的质量,请家长翻看之前的作业情况,并了解有错误的作业是否订正和真正弄懂,高年级的孩子建议自备错题本,把自己的错题记录在错题本上,有助于总结经验和复习。今日的作业是否字迹工整,态度端正,如果是否定答案,和孩子商量重新完成。 作业验证完成后,如果还有时间,请培养孩子复习和预习的习惯,学校老师一般会有预习作业,可根据学校要求来预习。如果老师没有要求,语言学科建议大声读课文,自然理工类学科建议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管阅读习惯 国家教育部建议小学生不晚于9:20就寝。希望每个孩子睡前留出20—30分钟阅读,低年级家长给孩子朗读或者和他们一起亲子共读,带入角色给孩子朗读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本,会让他们爱上读书,也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中高年级家长监督或陪伴他们阅读,与孩子谈论书中的任务和趣事道理,会提升孩子的表达力和思考力。当然,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智慧在于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的爱上阅读,做个成长型的家长,才能影响孩子、成就孩子。
“双减”政策的颁布,学校教育理应构建教育教学新样态,形成新举措。但是,作为“双减”中的另一位主角——家长,更应当仁不让,更需发挥重要作用,更应学会如何落实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让“双减”生出更扎实的根、发出最韧劲的芽、结出最香甜的果。
现如今,孩子的周末回归,家长的角色也自然需要回归,因此,如何规划两天的时光,也成为对父母的考验。
也许,还在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家长会问:“周末怎么过?”这当然是根据一周的学习生活情况来制定周末计划,与之前提到的“五管”有相似之处,却也有所拔高,以下“八计划”能成为孩子课余生活的巩固提升。
提升学业。“双减”后主动关注自己的学业,提升自己的认知
锻炼身体。练习至少一项体育运动技能。
扩大眼界。看一次美术展、去一趟博物馆、看一场电影、看一场球赛、音乐会,让孩子接近生活、了解生活,不仅仅在书本上认识生活。
阅读理解。安排较长时间的阅读,在图书馆或者舒服的地方。
学会交往。与孩子一起去探望长辈和朋友,主动帮助他们,培养孩子的感恩和交往。
家务升级。请孩子参与周末的家庭大扫除,一起体味劳动的快乐和成就。
兴趣培养。开发孩子的课外兴趣,可以是学科衍生亦可是艺术、体育等的发展。
制定目标。和孩子聊天,总结一周的得失,制定下周的小目标,找准时机和他们一起展望未来的大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