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赋能,劳动教育回归课堂,让教育返璞归真。为了使学生在劳动中开启智慧,收获成长,秉承“生活即教育,劳动即学习”的理念,课题组的成员们齐聚线上,聚焦劳动教育,探索实践路径。
队课观摩,听有所思,思有所得
丽华新村第三小学的李霞老师和五(2)牵牛花中队的孩子们为大家展示了“四时田园,劳有所获”的主题班会。李老师充分利用学校雨荷农场资源,结合学校的活动及雨荷农场四时活动,设计了“农场微改造,心里有点‘田’” “选种大讨论,心里有点谱” “农场劳动嗨,心里有点乐” “农场大丰收,心里有点甜”四个板块的内容,改造小分队的“新名发布会”“对话设计师”两个活动分享了农场班级名片从征名——选名——设计的完整过程,学生们学会了巧分工,善合作。选种小分队情景剧《选种的故事》表演,则引出“当集体发生冲突,该怎么办的?”这一问题的讨论,最后在农场大管家郭师傅的经验分享下,学生们顺利解决冲突,还学会了处理冲突,解决矛盾的方法:能理性,会求助。劳动小分队《搭架的学问》精彩开讲,学生们在体验搭架、农识比拼中,习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更是感受到了我国灿烂的农耕文化,提升了文化自信。最后,丰收小分队的模拟直播带货,获得了快乐,展示了自信。整堂课,学生都是在劳动的情境中,有所收获。工作室成员们对本节班队课进行了点评,有思有悟有得。
讲座分享,智慧传递,干货满满
老师们认真聆听了南京市龙江小学力学分校副校长,鼓楼区写作阅读中心组成员吴慧琴老师的班级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之谈。吴老师结合自身教育经历向老师们传授做智慧班主任的秘诀,在于要热爱教育;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成为有故事的人,用自身的魅力征服孩子;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跟他们分享美好;敢于、善于向孩子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做孩子的榜样;找孩子的闪光点,多夸孩子,人前多表扬,批评讲技巧;关注孩子们喜欢的事,做让孩子们喜欢的班主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立场考虑问题,让家长信任;不断读书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会做研究;正确认识特殊孩子,用同情心看待这些孩子。跟家长建立感情和信任,达成共识,学会科学干预,争取家长合力。
随后,丽华三小的李霞老师作了《四时田园,劳有所获——基于学校雨荷农场的劳动教育》的讲座分享。李老师结合学校和班级活动,从劳动理念引导,树德;劳动课程推进,增智;农场劳作,强体;活动引领,育美;评价保障,激趣;这“五途径”来谈劳动教育的实践。
劳动教育正当时,既是为孩子的成长赋能,亦是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赋能。工作室关于“劳动教育”这一热点,在领衔人陈怡老师的引领下,在工作室成员的集体智慧下,将研之有效,教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