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东坡”文化视角下软笔书法的研究案例:“寿苏会”东坡情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顾妍萍

课题

“寿苏会”东坡情

班级

1

教学(活动)内容

 带着学生走进“苏东坡研究所”,欣赏书法作品,用笔书情。

教师

恽销洁

教学(活动)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知道他是一位诗、词、书、画全能型的艺术家

2. 通过欣赏苏轼的书法作品,感受苏轼的心路历程。

3. 激励学生学习苏轼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勤奋、顽强的人格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本土文化遗产和热爱家乡、中国文化的意识。

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我的思考

一、诗文导入,入情入境

师:同学们,说起一代大文豪苏轼,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他更是一名书法家。还记得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吗?

生: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再也没有哪句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能比得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艳抹总 相宜。"了。在诗人的笔下,晴日的西湖水 波荡漾,泛着粼粼波光,一幅休闲怡人的 景象。忽然而至的雨,却把西湖周围的群 山笼罩在烟雾中,迷迷蒙蒙,若有若无, 更是显得空灵。今天,就让我们在苏仙这首诗中,开启我们的书法之旅。

 

一、书法创作,彰显精气神

东坡认为,书法创作在于书法作品和怡情抒情相结合,崇尚个人表现。书法,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规规矩矩,而是要融入个人的精神世界。活动伊始,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导入,带着学生一起在古诗词里游览美景,营造书写氛围。

  

 

 

二、欣赏作品,鉴赏书法风格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经典艺术作品看,这是被世人称颂的前后《赤壁赋》书文俱佳,此卷文字意态丰腴,结构稳密,纵笔重,横笔轻,左伸而右缩,是苏体的特色。

生:看着眼前的这幅作品,我仿佛看到了苏轼手捋胡须,站在滚滚江河边,与天地万物合二为一。

师:苏轼讲究的就是“尚意”书写,是个人精神世界的再现。

师:《念奴娇》;《月梅图》、《寿星图》及具有创新精神的“文人画”《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的绘画思想、文学涵养及对前人的学习,将其融汇贯通,以变通、创新的形式, 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

生沉醉于名作中。

 

 

二、打开视角,

行楷前后《赤壁赋》及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 州寒食帖》等书法作品都不无一例外的向世人展示了苏轼的才华在对比分析中探究苏轼的作品,感受作者在书写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元代书法家陈铎提出: “喜怒哀乐, 各有所 分, 喜即气和而字舒, 怒则气粗而字险, 哀则气 郁而字敛, 乐则气平而字丽。” 带着学生入情入境,欣赏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书法创作的兴趣。

三、挥毫泼墨,书写情怀

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在“苏东坡研究所”,在众多书法家的指点下,用你手中的毛笔,写下一个此刻最能表达你心情的字。

生:现场书写。

师:我们一起邀请现场的书法大家们,为我们作点评。

 

 

三、纸张笔墨肌理效果

探究书法作品必须要将笔墨纸砚等工具完美融合 在一起, 才能更好地呈现出, 让作品变得更美。 在欣赏名家作品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现场书写创作。 名家的现场点评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大家都想展 示自己的才能 实践中, 让学生摆脱纸上谈兵鼓励他们积极自主地展开创作活动。 提高书写兴趣与水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