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以个性化阅读助力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2021-11-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怡

个性化阅读教学,指的是学生带着目标,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进行阅读,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对于文章的感受和领悟,并且为学生创造适应自身感受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其以后的中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引导展开语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个性,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支配者。进行自主阅读,是语文课堂丰富教学形式的基础。在教学的开展阶段和巩固阶段,不能一直将对于学生的教学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应该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将阅读从任务转化成个人行为。学生在这种自由度极大的教育情境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阅读内容,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进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踊跃参与。举例来说,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寻找心仪的段落进行阅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加灵活的自主权。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学习的自由性,将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从学习当中获得灵感和快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课堂也会相应地形成。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主体意识

在群体阅读活动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不活跃状态,但是个性化阅读需要活跃性和强烈的参与感。自我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实质上是指阅读主体对于文章的自主感受。真正合理且有效的阅读都需要阅读者倾注全部的专注力和意识,才能将书中的文字转换成自己的意识,把握书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制造一个可以运用这种个性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释放自我,使学生直观地进行阅读、主动去阅读、专注去阅读、合理去阅读。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越强、积极性越高,那么学习效果就会越好。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自由提问,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对问题加以解决,并能够根据特定的主题提出个性化问题,激发学生内心最原始的求知欲,使其身心都投入一种求知状态,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学习者,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让课堂乐园化,让学习快乐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语文教学,保证语文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带领学生学习基础词句,教师也应该重视基础语句的教授和培养,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


(二)多元解读,凸现独特的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品质

阅读是个十分主观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需要通过自身的经历、感情、语文素养沉淀来展现自己的感知,对文字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解析,在头脑中将文字进行重塑。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自主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目标,对文章进行扫描,在脑中重新加工,或批判性理解。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和阅读方式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会在阅读过程中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1. 鼓励多向的阅读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是阅读的总目标,根据语文学科的知识特性和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理解,能够形成差异化的学习过程。阅读的总目标就是对每篇文章的学习和研究,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这种目标和个性化阅读学习过程应该是并肩发展的。但是在实际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用以前的经验和知识去学习文章,概括和探寻文章的主旨要义。而因为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能力各有不同,他们的阅读目标又是离散的、多样的、分向的。

2. 保留多元的阅读体验

语文阅读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领悟和理解。小学生是极具天赋的幻想者、天赋异禀的创造者,他们可以通过不寻常的方式、奇异的思维模式完成与文章沟通,对文本中的信息和主旨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吸收,对他们来说,一篇文章所反映出的思想内容肯定是十分多元、异彩纷呈的。虽然大部分学生的理解会与课本文意保持高度重合,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思想和领悟与课文本意存在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自主思维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尊重学生在文本理解的方面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允许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和实践上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用最恰当的方式对于这种现象进行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和其他学生进行意见交换,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和批判思维。


(三)打造个性化阅读平台

新课标明文规定,对于个性化阅读来说,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多角度的创新阅读能力提升,鼓励学生形成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和领悟理解。所以,打造个性化的阅读平台是一个极其合适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生进入阅读状态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尽情地积极探索,让学生充分地享受阅读过程和学习过程。在学生的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的时候,他们的心情虽然放松,但是他们的思维却极其敏捷,通常会产生奇异的想法,也有可能思维混乱、发言不带有逻辑性。这个时候,这些奇思妙想的发言和思维混乱的发言都可以引爆课堂气氛。在一个特定的教学体系中,学生之间有差异的知识面、个体之间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从而形成一定的圈子和群体,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集体意识的形成。教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两方主体具有多向互动的特点,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教学相长。这种互动不仅仅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进一步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关系网。而学生个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现阶段教学系统中潜力极其强大的人力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冲突、认知质疑和其中显露的错误,都可以看成是思维碰撞的结果,也可以当作是一种很难得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案例。通过不停的探寻,引领学生去对于现实情况进行研究、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合理搭建教育资源平台,就是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意见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就能促进学生思维资源的形成。在课堂之上让学生对于不同意见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师对这些差异和碰撞,要进行有选择的利用和讨论。分组讨论,也是搭建教育资源平台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将学生划分成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显示出不同的思维意见。这些思维意见,通常会在小组讨论,并在合作过程中得到利用,在小组讨论汇报的环节上,这些有差异的意见会凸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捕捉这些信息,适当引导学生有效理解课文主旨。

在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只有这样做才能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同表现。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观察者的角色,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引导,将所有的学情了然于胸,在引导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情绪、问题和错误。

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想要提高自主性阅读能力,那就必须立足课堂实际,根据实际情况来立足于课本。教师应该根据文章特点进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需要略读的文章,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去读,让学生利用精读文章的分析方法去学习。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水平,一是要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二是要体会文章中心词句的深意,三是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四是应该提升学生自己的批判性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个性化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好习惯,深刻体会文章的中心要义和语言风格,为以后的写作课程打下基础。个性化阅读课程的开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简简单单地就能改革成功。但是只要坚守学生教育的初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个性化阅读教学必然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