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点击:   来源:中国知网   录入者:

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 吴欣芮   编辑 / 邓小青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   化阅读教学成为当下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有成功也有不足。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 读教学中  教师虽然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  但是部分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出现偏离文本价值取向等问题,  主要 原因是考试评价制度带来阻碍,  一些教师在文本教学中偏重灌输知识和思想。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改良 考评制度,让学生“悦读”,文本选择真情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   个性化阅读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成功之处

(一)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化体

文阅读教中,教师的态度、理念、素质直接 系着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否顺利实施。教师教育理念 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转变角 色,以重视角解读文本。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 “双重视角”,  一方面,  要用儿童单纯、陌生、  性的眼光阅读文本;  另一方面,  不能忘记自身“引 ”的身份, 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解读文本。

【《月的味道》教学片段】

:令人激动,兴奋的时刻到来啦 ! 下面我们来 尝尝水果的味道。

(剥开香蕉大口吃一口, 然后竖起大拇指) :哇, 软软的甜滋滋的,真是美味可口啊!你们也吃一口 自己带来的水果吧,然后告诉大家是什么味道。

 1:我咬了一口苹果,脆脆的,甜蜜蜜的,好吃 极了 !

 2:切开西瓜, 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 甜甜的, 水分很足,特别好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通过 吃水果味道,激发学生兴趣。

水果的味道有酸有甜,那么月亮的味道又是 什么样子的?

一问抓住小学生天真好奇的特点,别开生面地 导入教学。

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来提升的, 而是学生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的。学生对文本的理 有时“异想天开”,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研读文本,随着文本语言情丝的跌宕起伏与课堂对 的层层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情感、语言不断延展、 推进,逐步由不完整、非理性走向完整、深刻。

【《狐和乌鸦》教学片段】

师:说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1:我感觉这是一只很坏、很狡猾的狐狸。

 2:我觉得狐狸很狡诈、很讨厌,它骗了乌鸦

 3:我觉得这是只聪明机智的狐狸,你看它用自 己的聪明让乌鸦自动把肉给他,是乌鸦太笨了。

觉得狐狸聪明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是作者想 传递给者的。教师并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回答,而 是让学生再读文章思考狐狸的“聪明”用来干了什么, 学生发这种所谓的“聪明”是用来欺骗乌鸦的。学 生都知道骗人是不对的。教师追问学生把聪明用在 事上是否算聪明机智, 再次让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 讨论,实现深度思考。

()文本选择趋于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一些内容有趣、  富有意义的文本不一定会入选教材,发达的网络和  种新媒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许多类型不一的文本。  如上文提到的《月亮的味道》便是摆脱教材,教师  挑细选的课外绘本。这样的阅读文本不局限在教材  给学生来的庄严感以及学会知识的使命感,非常符  合二年级学生好奇天真的特点,有利于在故事和游  迪儿童思维。教师从生活中学生最喜欢的“吃” 手,让学生吃一吃喜欢的水果,激发学生对“月亮  味道”的探究兴趣,图文结合中让学生想一想、  一说,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象吃一口月亮  吗?  ”“你就是那只顽皮可爱的小老鼠,吃掉了一瓣  月亮,你能跟大家说说月亮是什么味道吗?  ”学生尽  情地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后留给生一个思考:    “水里的月亮能吃吗?  ”让学  开动脑筋,继续拓展想象。

寓教于乐的阅读教学使得传统阅读教学课上 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知识课堂”逐渐转 变为发学生个性的“生命课堂”。学生在多样的文 本中自己的体验、经历和生活结合, 获得进步与发展。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不足之处

(一)教师刻意追求“个性化”,偏离文本价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以学生个性化体验 为基点,  以文本为依托。文本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 它传递作者的爱憎和是非观,有自身的内涵和规定 性。阅读文本就要研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文本的 写作背,确定文本的价值取向。在教师越来越重视 学生个化体验的同时,部分教师刻意追求学生对文 本的个性化解读,却忘记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半截烛》教学片段】

 , 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  “司 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  ”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  “当然 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 定地把烛台端起来, 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 上楼去了。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杰奎琳是个怎样的孩子? 或者说说你对德国军官的感受

 1:我觉得杰奎琳是个非常勇敢机智的小女孩

 2:她用她的聪明才智保护了一家人的生命,我 佩服她。

 3:我觉得德国军官也不是那么坏,他们也有善 良的一面。你看他很温柔地对杰奎琳说话,还把她 作小儿一样。

面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只是牢记个性化阅读教学  中的个性化”,  对第三位学生回答的“军官善良”

这一体会不做引导,反而表扬其读出了与众不同 体验,一味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文 身的价值导向。此处, 德国军官好像很温柔很亲和,

但试想一他们发现蜡烛里的情报, 还会这样“温柔” 对待这一家人吗?他们面临的将是死亡。纳粹的   罪行罄竹难书,如果不是他们,这一家人又何   着性命之忧去传递情报呢?这样盲目地鼓励表   能说明教师连基本的背景知识都没有教给学生,   有备好课。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固然值得表扬,    离文本价值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   是教师该做的

(二)一些教材文本难以唤起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师个性化阅读教学,学生个性化阅读体会都离 不开文这个重要的载体。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 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去对话

思考作为个性化阅读依托的文本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难以促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如《真想变成大 大的荷叶》这篇课文,暗示着荷叶的无私奉献,但多 数学生读不出这层意思,更多的是把它看成一首描写 的美好小诗。

、个性化阅读教学不足的原因

(一)学生看重“结果”,考试评价制度带来阻碍

者通过与教师的访谈得知,在个性化阅读教学 中,有时阅读教学会成为单纯的知识灌输,这受传 阅读教学方式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 育考评还是采取终结性的考试评价制度。各类考试在 答题方法与试题的内容上,  虽然已经比较灵活和实际 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改观,但升学考试与以往学习的 关系仍没有处理好。考试评分标准强调全面,找关 键词句,学生答题也注重多多益善,生怕少点扣分。 学生尽不会顺畅表达, 却熟悉阅读文本的答题技巧。 为不管自己的个性化体会如何,答案要写得接近标 准答案才会得高分。这也是许多学生不愿意发言说 会,造表达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把 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和阅读能力体现出来?还有待于 探索。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 是否实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 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长期以来,我们的评 意识还停留在考试上,以几张试卷成绩为指标衡量 学质量,具有局限性。这类终结性评价方式,反映的 只是教结果,缺少旨在帮助学生持续发展、挖掘个 性闪光点的形成性评价。

(二)一些教材文本偏重灌输知识和思想

材不仅仅为学生传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 将做人事的道理蕴藏其中。但是,一些教材文本的 编排偏重灌输知识与思想,导致学生对文本个性化 读千篇一律。教材中的文本是否恰当地、真情实意 传达着生命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等教育思想 得深思。有的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偏重灌输知识和思想, 生太远,  导致学生难以被打动。如《奶奶的白发》 篇课文,原意是要教导学生孝敬长辈,懂得感恩。 中的“我”问了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 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这本是一个生理性的问题 可奶奶回答却是“白发是你和你爸爸给的”,一年 级的孩子难以理解奶奶这句话的意思,这样强硬地 他们灌输“孝顺懂事”的思想,学生会有一种答非

之感,可能会记住要孝顺长辈,却难以真正体会到奶 奶为人付出的辛劳。其实相比这样的文本,一幅简单 的慈补衣图,几句简洁的描述便可向学生深刻传达孝 顺长的思想。如果连文本都不足以打动人心,让学生 沉入其,那又何来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四、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反思型教师,摸索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波斯总结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成长 = 经验 + 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  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渐成长。每一 都不是完美无瑕的,记录下一个个“瑕疵”,在今后 的课堂中教师才能更游刃有余,让学生说得更多。具 式可以是教育随笔、教育日志、微格录像等。及时反思, 不论是对教师个性化发展还是其职业生涯规划都至关 要。同时,教师自身要善于解读文本。教师对文本的 读有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现在 仍然有许多教师习惯于搬用教参对文本的理解,  或以 压制“多元”,或把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 却走马观花, 没有给学生什么深刻感悟,  又或是对文本解读不深入,  对学生的多元感悟没办法引领。教师应该抛开教参, 己先读几遍课文,静思默想,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文本选择真情化

文本就是一处风景,一座宫殿,适合学生的文 本能学生欣赏到美不胜收的景致,探索于巧妙精致的 结构笔者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挑选真情化的 本。

1. 经典内容回归。经典文学作品流芳千古,  其文学 价值而易见。每个年龄段读经典都有不同的体会,随 着成,人们再读经典时会发现过去的自己目光局限, 又会出更深刻的新体会。小学语文教材更多地选编一 些经典作品,让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汉语 表达的言简意赅。比如, 将简单的文言文编入教材, 如《世 说新》中《王戎识李》一篇,读完文本,可以让学生 畅所言,既可以谈谈其蕴含哲理给自己的启示,也可 以说对古今汉语差异的感受,还可以让感兴趣的同学 课下拓展延伸,发现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兴趣。

2. 快乐与童趣回归。有一篇这样的课文:  三只牛吃草。 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  他看着花。短短三句话,  读来满童真和想象,把这样的小诗教给学生,想必他 们能读出许许多多的“诗和远方”,这正是个性化阅 教学待听到的“多元声音”。由此可见,教材内容的 长短传递给学生的情感无关。与其让学生讲一些没有

历过的关于痛苦和磨难的空话,不如选择一些充 快乐与童趣的文章,比如已经选入人教版教材的 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节选《冬阳·童年·骆驼队》, 充分凸显了儿童的快乐与天真。毕竟小学是无忧 虑的童年时光,童年应该是想象的天堂,充满梦 幻和快乐。

3. 实回归。真理从来都不是通过假话传递的。 材不是为了给学生传递真理而营造的虚伪世界,  该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的不同面后仍然相信美好 存在。名人励志故事若充斥着虚假又如何让学生 逐字逐句分析文本后,在真正遇到挫折时想起用 些事例鼓励自己呢?让事实回归文本,让真实的 走进学生眼中,他们的体会与感悟才会深刻。

五、结

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实施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声音, 听并引导这些声音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当前教育 性化阅读教学非常重视,全国各地小学也都积 响应国家号召,如火如荼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 践,国内学者也在积极进行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 探索研究。虽然目前的小学个性化阅读教学还存 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我们仍要相信,不久的将来  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会像预设的那样,发展学 能力,彰显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文献

[1] 芦歌 .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 究综述 [J]. 教育教学论 ,2015(35).

[2] 孔祥英 .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的策略 [J]. 教学与管理 ,2014(32).

[3] 毛卫 . 张扬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06).

[4] 周信东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流行病”分析 [J]. 学与管理 ,2012(35).

[5] 钟勤芳 . 阅读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J]. 教育刊导 ,2010(05).

[6] 武永 . 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 [J]. 文建设 ,2007(Z1).

[7] 韩加留 . 别让“个性化阅读”误导 [J]. 教 学与 ,2006(29).

[8] 赵景瑞 . 优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透 [M]. 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