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曲导入 | 1.出示《十二生肖歌》 老鼠前面走,跟着老黄牛,老虎一声吼,兔子抖三抖,天上龙在游,草里蛇在扭,马儿过山沟,碰见羊老头,猴子翻筋斗,金鸡喊加油,黄狗半夜守门口,肥猪整天睡不够。 今年什么年? 2.今天我们请来的好伙伴就是见了老虎抖三抖的兔子,它的名字叫做“彼得”。 3.出示图片,躲在被子里的就是彼得兔,它怎么了呢?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彼得兔的故事》。 | “彼得兔”系列故事最早出版于1902年,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中的《圣经》”。彼得兔和他的伙伴们发生的事儿温馨、甜美、充满挚爱……能给孩子们带来无数的快乐与无尽的想象。《彼得兔的故事》是系列中的第一个故事,带领孩子开启有趣的绘本之旅。 |
二、读读封面 | 1.(出示封面)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彼得兔,你会怎样介绍自己,并且和大家打个招呼呢? 2.拉近镜头看一看,这是兔妈妈,这是兔妈妈的四个孩子,穿蓝衣服的就是彼得,穿红衣服的三个孩子分别叫——弗罗普茜、默普茜、棉球尾。 3.看看妈妈的动作,妈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交流)是啊,妈妈让他们去田野里玩会,采点儿野果,除此以外,妈妈还特地关照: “千万别去麦格雷戈先生的菜园子。你们的爸爸就是在那个菜园里被抓住的,他被麦格雷戈太太做成了馅儿饼。” 4.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彼得兔的表情,猜猜看,它的心里会想什么? |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曾这样说道: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一个人却读得比另一个人好这件事,首先在于这个人的阅读更主动,其次,在于他在阅读中每一项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这两件事情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只是一本绘本,但是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从封面开始有效阅读一本绘本。对于一本书来说,封面可以说是一本书的眼睛、一本书的精气神所在,读者对书的第一印象,也是来自封面。对于绘本来说,更是如此。绘本封面上有书名、图画、作者和出版社等信息。而在这其中,最应该引起读者关注的就是书名和封面图了。 |
三、彼得遇险 | 1.彼得根本没把妈妈的叮嘱放在心里,它呀,径直奔向了麦格雷戈先生的菜园子里。就在这时,天哪,它竟然碰到了麦格雷戈先生,麦格雷戈先生大喊一声“抓小偷”,便紧追不舍,彼得吓得撒腿就跑。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吓着过的经历?(出示视频) 2.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文字,指名读。 3.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追,看看图,猜猜看,彼得都都躲到哪些地方去了? (出示麦格雷戈先生追彼得的场景:树丛里衣服被扣住、被筛子扣、藏水桶里、从窗口跳出去) 4.师生一起讲述彼得遇险的经历。 | 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比较关注“图”,而绘本中的“图”往往又隐藏着很多奥秘。比如在这本绘本中,出现了很多“旁观者”,而这些“旁观者”却助推着故事的发展。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表达,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
四、彼得脱险 | 1.麦格雷戈先生追累了,他回到了卷心菜地里,而此时的彼得呢?(出示对比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心情低落,衣服也没有了,浑身还湿透了,瑟瑟发抖。彼得此时在想什么呢? 3.后来,它有没有逃脱呢,请小朋友猜一猜。我们接着往下看。继续讲述故事。 五、回顾经历 1.转眼到了第二天,天气暖融融的,又可以出去采野果了,今天,妈妈还没开口说话,彼得抢着说道:“千万别去麦格雷戈先生的菜园子。”因为……(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 2.是呀,彼得一定很难忘记这段不听妈妈的话、被追赶的经历了,以后它一定知道听妈妈的话有多重要了。 | 故事读完以后,每个人的心中都住了一个“彼得兔”,用怎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呢?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可以是一个人看着图讲述,可以几个人合作表演完成讲述,也可以来玩一玩配音游戏……从阅读到复述,不仅仅是内容的内化,更是一种情感的提升与引领,感受绘本故事所带来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