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常州市东坡小学信息化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8-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单和芳

     2022.08

一、指导思想:

过去二十年,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深入实施,加快推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引领教育变革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到“十三五”末,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

互联网的发展不但推动着科技和产业的进步,也深刻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速度在加快、领域在拓宽,教育信息化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在不断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发展制高点,把握时代主动权,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已获成效:

(一)回顾中提升

1.唤醒立足校本,寻求突破

这一阶段,学校引入多元智慧教育系统,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落实智能教学设备的使用信息化管理部门深入平板功能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后,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

基本功能掌握后,学校便开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日常教学。平板中的名师资源等师生享受到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资源;数据统计等功能缩短了师生间教学信息的沟壑;随机抽答、红花奖励、分组学习等提升了课堂效率。学校通过技术功能赋能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探索

2.推进革新举措,以优提质

当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后,学校便开始探索将技术与学校特色融合,开发了学校文化与发展背景下特色教学模式。抓住前-中-后教学闭环,以精准数据分析贯穿教学始终,并设置微课助学、任务导学等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这一阶段,学校形成了自己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新模式,挖掘学科趣味点,让学生快速适应不同学科的学习,均衡发展。

3.深化创新认知,融育绽彩

前两年,学校已经完成了理论的沉淀,需要通过教研展示等方式,挖掘本校教师潜力,并对外展示成果鼓励教师关注前沿理论,深化“双减”的相关理论,开展“新课标”多元层次的学习与研究,以此深化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科研水平与理论素养,聚焦学科教学,深化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求新。

这一阶段,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在校内上示范课,发挥榜样先锋作用,让课改深入人心;随后,学校积极推进全市层面的展示会等,贡献经验成果,纵深教改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还努力健全制度保障,制定相应考核内容,对于带头课改、课改成果显著的教师,予以表彰,为课改保驾护航。

三、推进思路:

1.以培训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力持续提升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多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文件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能力提升。

2. 以竞赛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力创新提升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教育资源应用案例、微课、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学科主题社区、移动终端课件、精品开放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案例、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等多元平台活动

3. 以资源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力质变提升

引导教师积极关注各种平台上的资源,并且加以利用与延伸,关注教育部开展教师教育优秀课程教材资源征集、遴选、展示活动,其优秀课程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网络课程,资源库(名师网课、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等),支撑网上教学的智能答疑、辅导及自动测评系统,以及相关的教师教育网站等

(二)实践中深化:具体安排

主要思路及形式:以新时代背景下课堂提质、主题教研、多元信息化融合活动为主要形式

9月份:聚焦“新课标”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深入教学研究

10月份:开展校内公开课教研活动

11月份: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12月份: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关注信息化平台的创新使用

1月份:进行总结回顾,参与信息化学科测评,进行及时总结回顾

常州市东坡小学

                                                                       2022.0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