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许多非遗产品源远流传。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等都是家乡的骄傲,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而麦秆画也是常州的非遗项目中的一颗璀璨之星,作为一项民间艺术,麦秆画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朝,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表达劳动人民最为质朴的艺术追求。
3月5日,东坡小学小记者站在现代快报小记者工作室的协助下,有幸邀请常州麦秆画非遗传承人郭畅旭老师走进校园,开展“执麦秆,庆三八”实践体验活动。郭畅旭老师为大家讲述麦秆画历史起源、故事传说、制作工艺、美学价值,还与小记者分享了学习经历。小记者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互动。
第一次接触麦秆画大家充满了好奇。原来麦子作为一种粮食除了可以做馒头、面包、饼干等,没有想到麦秆也是宝贝。而麦秆制作的画是我国独特的工艺品,是民间剪贴画的一种。虽然麦秆画来自民间,但因其历朝历代作为皇家贡品,变得十分稀罕。制作麦秆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麦秆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拼、绘”等24道工序处理,再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而郭老师创作的“牛转乾坤”“圣诞老人”“小猪佩奇”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小记者了解着家乡的非遗文化,感受非遗独特的技艺魅力,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
光听不过瘾啊,得动手做做,大家跃跃欲试。几位巧手小记者走上舞台,在郭老师的指导下,现场制作麦秆画,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三八国际妇女节,给心目中的女神献礼。孩子们细心剪,耐心贴,转眼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皇冠女神图在指尖诞生。孩子们的欢呼声把活动推向了高潮,美丽的金贤校长,小记者辅导员徐建芳、恽销洁接受了孩子们亲手制作礼物。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童心童真感染着老师们。
一根根小小的麦秆,能成就一片绚丽的风景,能成为世代相传的人类文明瑰宝。我们相信,通过活动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将永驻心间。(撰稿:徐建芳 审核: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