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书法特色>>课例论文
课例论文
以“多变的木”为例,浅谈合体字的结字规律
发布时间:2017-07-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秦一玲

         “多变的木”为例,浅谈合体字的结字规律

关键词书法教学 合体字 结字规律

作者简介秦一玲,常州市朝阳桥小学,书法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教育书协会员,常州市书法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多次入展省、市、区各项展评活动。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教学,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怎样巧妙地探寻其中的规律,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书法课教学呢?下面以“多变的木”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教学理念: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氛围中学习写字的基本知识,掌握技能,进行写字实践,形成规律,切实体现了“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另外,本届“杏坛杯”展评的主题是“人在课中央”,我对它的理解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切入点、知识的连接点、训练的落脚点以及能力的生长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

选题说明

   “木、木字旁、木头,木字底的一些字,学生在一、二年级都有所接触,但课程安排上都是分开教学的,而我今天的教学是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进行探究,旨不在在教学生写木字旁、木头、木字底的字,我想借《多变的木》让学生体悟变化背后的原因,帮助学生理清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关系,最终提炼独体字变成合体字后整体的一些结字规律。另外学生在三四年级的软笔中还将继续这部分知识,所以我认为在二下进行一个整合教学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的界定:

知识与技能:学习独体字“木”变成不同结构的合体字的写法,掌握带有“木”字的合体字整体的结字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中,了解独体字和合体字之间的关系,体悟变化背后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对同伴的书写进行整体评价,激发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独体字的“木”和合体字里的“木”的关系;掌握带有“木”的不同结构合体字整体的结字规律。

教学过程:

暖课:播放三十六个字的象形字动画

【设计意图:上课之前,通过观看有趣的象形字动画,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和神奇。】

一、激趣导入,追根溯源。

1、“木”字的演变过程

师:(呈现甲骨文的“木”)小朋友们,瞧,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书体,它叫“甲骨文”,距今已经有3400多年的历史了。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好厉害!怎么会想到是“木”的呢?

:这就是甲骨文最大的特点,它的图画性特别强。那甲骨文的 ”又是怎么变成楷书的这个“木”的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字演变过程的视频)

2、观察、回顾“木”的特点。

师:那你觉得现在这个“木”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资源:横短竖长、横略上扬、竖要挺直、撇捺舒展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木”要住进田字格了,你能写好它吗?

3书写“木”字,纠正双姿。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1、提醒纠正书写双姿,给书写姿势好的小朋友贴五角星。2、教师巡视并找出写得好的作业进行展示。3、强调“木”的特点(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书写时注意到了横短竖长,横略上扬竖要挺直,撇捺舒展,写得真不错哦。))

4、展示作业,提高积极性。

师:你看,真棒!我们来欣赏一些小朋友写得漂亮的“木”字。

【设计意图: “木”字的设计既是回顾,又是出发点,回顾的是一些基本的书写方法和书写要求,熟练、成功的书写让学生身心愉悦,更好的地投入课堂,同时它作为独体字,是我们今天探讨合体字整体结字规律不可或缺的一个开头,但用时较短,节奏较快。】

二、分析“林”字,寓教于乐。

师:通过刚刚的回顾和书写,我发现竹西小学的小朋友们不光有双慧眼会观察,小嘴善于表达,写得字还很漂亮呢。大拇指送给你们。不过我还想来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

1、猜一猜。

(呈现甲骨文的“林”字图片)师:你能很快说出这是什么字吗?为什么?

2、摆一摆。

师:那如果我也给你一些“木”字卡片,你能摆出一个“林”字吗?

小朋友们拿出材料袋,试着来摆一个“林”。(过程中教师抓拍摆的图片)

3、议一议

(先用iPod展示拍到的图片,然后课件预设呈现3张图片)

师:目前我拍到了三种摆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串联展示)这三种,你更支持谁呢?(并联呈现)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不赞成这两种摆法?

预设:生1:字形太扁了,太宽了,不像一个字,感觉像两个字了。

提炼:是啊,我们的汉字,方方正正。而这个小朋友是把两个同样大的木放在一起,整体字形就不方正、不匀称。

师:那这种摆法呢?字形方正啊,怎么~ 

预设生2:打架了,不和谐了

提炼: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也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做谦让有礼的中国人。写字也一样,向他们这样打架可不行哦。

师:那这个“林”好在哪里?

预设3:这里已经避让了,捺收了,变短了,这边也能够穿过去了,不打架。能看出左边是偏旁,分得清主次了

提炼总结看来我们在书写合体字时,首先需要注意整体要匀称,然后部件和部件之间还要合理避让、巧妙穿插。(贴板书)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吗?

4、写一写,评一评。

教师范写,学生点评;(适时补充:你没看,木字做偏旁时,左窄右款,左短右长,主次分明)

学生试写,教师点评;

(并联呈现:,聚焦木字旁,让学生发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1:学生能发现:横画也收缩避让右部。教师提炼:这样一收缩,右边的横变短了,左边横画显得长了,所以我们说“竖画分割横画,左长右短”。

预设2:学生不能发现。教师利用肢体进行引导,然后再提炼。

学生再写,学生自评。

【设计意图:考虑到二年级是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萌芽期。学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学习探究能力较弱,想要他抽象的去发现关系、提炼结字规律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在它的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时,我给他搭建了一个桥梁。于是,我设计了趣味性较强的“摆一摆”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通过选用不同的“木”字来摆出一个“林”字,在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各种摆法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尝试调整,得出部件和部件之间要相互避让,巧妙穿插,这样,字才会更紧凑,更和谐,更美观。 “整体匀称” “穿插、避让”这些书法专业术语正因为之前有了亲身的动手操作体验,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同时也适时地提升了人文内涵,要从小做起,做谦让有礼的中国人。另外,当学生在观察方面出现困难时,我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变化和不同,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彰显了“人在课中央”的儿童本位立场

三、学写“杏”字,聚焦点评

1老师注意到在刚才的4个小伙伴中,这三个都被选走了,他就不高兴啦!(呈现“木”宝宝和字博士的动画短片:)

: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个特别的“木”字,想一想在哪个地方见过它呢?

    看来在上下结构中,它的作用就大了。我先来看“杏”字。

2、师:现在“木”在上,作为字头了,再和独体字的木去比一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3、接下来看老师是怎么写的?(播放双机位的范写视频)

4、练写“杏”字。

5、学会点评,提升审美。

点评环节:呈现某位学生的作业,先请自己点评,再请同桌点评,最后选一位小伙伴进行点评。

师:老师发现你们都很会点评,有的同学还能结合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点评,都很棒哦!今天老师再教你们一个点评的诀窍哦!咱们先把口诀来读一读好吗? 一看整体字形 而看部件关系 三看细节笔画,像这样从整体审视到细节,咱们的书法书写才会有所进步。

设计意图:《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环节的另一个重点是评价指导。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然后进行教师点评,及时地提出新的要求,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学生也在教师的示范点评中,了解了评价的方法。二年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但缺乏逻辑,点评时,思维较散,多数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细节笔画,没有结构意识,这也是影响学生书写的很大一个因素。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对字的评价初步形成从整体到细节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平时书写中的结构意识。

四、运用知识,练写“梨”字。

1师:你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点评一下这个字吗?(出示结构不到位的“梨”字)

略作引导:这个字整体怎么样?

2看来“木”又要开始变了“木”除了可以在上部,还可以在?作木字底。请小朋友们和独体字的“木”比一比,这次又有什么变化呢?同桌之间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3播放双机位的示范视频。学生试写!

呈现“梨”字,你能找到几个避让的点吗?(重点表扬:找到利刀旁中竖勾避让长横的小朋友,哇,你的眼睛真亮,这么小的变化都看出来了。)

4、最后写2个梨,然后四人小组互相评一评整张作业纸,推选出一份最好的作业全班进行展示。(贴在展板上)

设计意图:“梨”字教学,就是运用,就是验证。验证规律、验证审美,学生学会运用前面所有的书写规律、审视思想来书写,来品评;学生这节课的“梨”的自主学习中提升到一个高度。

、全课总结,拓展延伸,提升书法文化。

1今天我们学写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同一个木字在不同的合体字里所在的位置不同他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这个木是多变的,在书写的时候,既要注意整体字形要匀称,又要讲究部件和部件之间合理避让、巧妙穿插,这样我们的字才匀称、美观、和谐!

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2号作业纸,看一看木在不同的合体字里是怎么写的,请大家写一写。

2课外延伸:(呈现甲骨文森的图片)这个字,你认识吗?怎么写呢?你能用今天的方法,试着写一写吗?可以先从整体字形入手,再关注笔画的变化、部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小小书法家作品展”的设计是为学生学习书法注入了温馨的动力,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习书的成就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可取之处:

(看)重观察发现,指导学生细心地观察,让字“入眼”;

本节课中,多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做到有顺序,有交流,有一定的结论。例如:最初是要求学生观察楷书的“木”字,有什么特点?”交流得出: 横短竖长、撇捺舒展等一些基本特点。第二次提出观察要求在教师示范了“林”字之后,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再次让学生聚焦左右结构的结字规律,要整体字形匀称、合理避让、巧妙穿插之后还有三次观察、四次观察,层层推进,要求明确,真正达到观其形的目的,让字入眼。

(范)重技法指导,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让字“入心”;

这节课中,除第一个“木”字,没有范写外,其余三个字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示范指导。“木”字二年级学生是有基础的,而且我们竹西小学又是书法特色学校,教师没有范写也是想了解学生的书写基础。“林”和 “梨”字教师在黑板上直接进行示范,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教师选用了超大规格的田字格。“杏”字,是利用视频进行双机位动态地观察运笔过程,学生观察得更真切;另外,每次学生练写时,教师都会循环播放示范视频,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再学习。

三、(练)重动笔练习,教导学生反复练习,让字“入笔”;

本节课,学生要练写“木”“林”“杏”“梨”四个字,每个字练习4个,同时教师还准备了课外延伸归类后的6个字,作为机动时间的练习,可以说练习时间设计地较为充分,达到了李亮博士提出的硬笔教学要保证15分钟的练习时间。

四、(评)重评价方法,诱导学生仔细比较,让字“入体”。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我评价、同桌互评、教师巡视点评,全班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形式多样。评价时注重方法的指导,二年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但缺乏逻辑,点评时,思维较散,多数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细节笔画,没有结构意识,这也是影响学生书写的很大一个因素。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对字的评价初步形成从整体到细节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平时书写中的结构意识。在过程的实践中,我发现,这种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节课,目标就能达成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书法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强化,我相信,学生的书写、点评都会有质的飞跃。最后将学生作业布置成小小书法家作品展,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书写成就感。

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1、我的课堂应变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当学生在评价结构不正确的“梨”字环节,差不多是三分之二的孩子都说,这个好看。我当时楞了,处理的方法比较僵硬。课后回想,我可以追问孩子:“好在哪里?”这样,我就可以了解到孩子认为的“好”其实是笔画比较优美,随后,我就可以引导学生暂时不关注笔画,要聚焦结构,这样处理就更自然,学生的学和我的教更能有机融合,体现我的适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2、本节课,教师力求体现儿童立场,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写了一下较为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口诀”,但未能做到严谨工整,还需斟字酌句,精雕细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