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猴子下山
发布时间:2019-12-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单和芳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汉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抗、扔、摘、捧、抱”等词,能选几个各说一句话;积累“又  ”的词语。

3.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的句式说说故事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动词的不同含义,学习运用。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小猴最后空着手回家。

教学难点:

能说出“为什么小猴子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

教学准备:

(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读为主线学习并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又  ”的词语。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喜欢猜谜语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吧?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猴子)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没错,就是小猴子,一起来叫叫它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叫——《小猴子下山》,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说明要求。

  1.第一遍大声读,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第二遍,读给你的同桌听。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划出来,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划出来。

  3.读完课文,接下来,咱玩个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好东西,想请小朋友来选一选,哪些是小猴子下山的时候看到的好东西,如果这个好东西有,请把两只手向上举表示√,如果这个好东西没有,请小朋友举个×,会吗? (出示多种植物,让学生选择小猴子所见到的好东西)

  4.(出示各段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得好的进行表扬,读的不够好的进行纠正。

三、学习课文

  1.课文的主角就是猴子,(出示西瓜,猴子,兔子,玉米)这些就是猴子下山看到的好东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再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再次读一读课文,回答问题。

  2.指名回答问题:玉米地 → 一棵桃树底下 → 一片瓜地 → 跑进树林里

  3.四段分四个组读课文,相机认识汉字。

  4.小组合作讨论:这些东西都长得怎么样呢?从哪些词语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确实是好东西?找出词语。

  反馈: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小兔子蹦蹦跳跳的

  5.又( )又( )训练。

  (1)这些东西用这些词语一读就知道是好东西,不信来读读看: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兔子也可以用又( )又( )来说。【其他东西还可以用又( )又( )怎么说?】

  (2)请把这些词语写到书上的插图边上。

  6.理解区分“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看到这么多好东西,小猴子心情怎么样?那他就看一看?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首先,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长得又大又多,是怎么做的?(掰 扛)这些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接下来看到的东西又是怎么做的呢,和同桌相互商量用圆圈圈出来。

【反馈】桃子:摘 扔西瓜:摘 兔子:追 这些动词可以换过来说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四、梳理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根据朗读内容进行排序。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   ),再走到(    ),接着到(    ),最后(   )。

五、认识汉字,并指导书写。

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生字“块、往”

认读,知道这是“左窄右宽”的字。

词语练习:一块(玉米地),一块(   

指导书写“块、往、瓜”

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桃树——玉米地——西瓜地——往回走

又大又多的玉米

又大又红的桃子

又大又圆的西瓜

又( )又( )的(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积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语并用词语说话。

2.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想象说话。

3.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懂得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教学重点:积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语并用词语说话。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进行语言训练;懂得做事情要认定目标,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

认读词语:一块玉米地 一棵桃树下 一片瓜地里 一只小兔子

认读词语: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兔子蹦蹦跳跳

我演你猜:掰

小猴子下山遇到这么多好吃的,可是最终却空着手回家,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收获启发

1.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小猴子下山走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指名交流,明确内容。

2)理解“又大又多”。抓住“非常高兴”体会小猴子的心情。

3)选词填空:一块玉米地 玉米又大又多 掰 抗

小猴子来到(   ),看见(    ),就(    )。

4)拓展:来到玉米地里,小猴子心里会想些什么?

2.由扶到放,自主学习2~4自然段

认真阅读2、3、4自然段,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

同桌互相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

读准确,演神气,读出小猴子非常高兴的心情。

3.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4.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

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三、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令人觉得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指导书写“非、常、进、空”四个汉字。

2.搜集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3.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玉米  又大又多  

18.小猴    桃树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子下山     西瓜  又大又圆             回家去

小兔  蹦蹦跳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