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数学教研组

学校

朝阳桥小学

学科

数学

班级

六(2)班

人数

51

课题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教时

1课时

执教

张文明

日期

※教学目标:

1.经历把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探索过程,明确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每一类小正方体个数的内在规律,并会用字母表达规律。

2.进一步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悟化大为小的规律探索路径,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数形结合,感受数学的结构美。

※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后安排的一项实践活动,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中规律探究课型。教材在编排上,以指导观察、引导发现的方式展开活动,从指导学生探索分割后各种不同着色类型的小正方体数量入手,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理解数据、归纳规律、同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立足于“规律探究”课型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我们需要对活动进行“二次开发”,突破单一静态的素材呈现方式与归纳研究过程,丰富直观体验,使学生在经历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解决的路径,尝试分析问题的策略,并在“数形结合”中形成对规律的归纳提炼,使数学研究方法有机渗透于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因此,本节课的设计首先以大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在化大为小、有序研究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过程中丰富规律探究的策略与方法。其次,把握学生研究的困难点组织交流,在“一波三折”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使师生在互动生成中增进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第三,以形与数的相衬为链接,让“形”为规律的生成提供有力的感性支撑,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 学生实际:

  学生在本课学习之前,对于正方体的各部分特征及其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部分学生在平时玩魔方的过程中积累了对涂色面的正方体的感受。但是对于正方体的内部,包括涂色切开后内部类型的想象缺乏有意识的关注,相对比较模糊。本节课的规律探究,不只是一条线索,而是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学生对于多个不同数据变化中的规律感知、归纳提炼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用字母表达相应规律的能力相对不足,这也是本节课学生研究实践活动的提升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出示:999999×999999

提问:遇上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办?

●依次呈现前三题的答案:

提问:仔细观察,现在呢?

●小结: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化大为小,有序研究,观察时左右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复杂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对出示的规律进行思考

 

观察计算过程,寻找规律

 

受化大为小,有序研究、左右结合起来观察规律解决问题方法。

通过学生熟悉的找规律类型题回顾,唤起学生对于化大为小,有序研究规律的经验感知。并渗透左右结合观察,沟通发现规律的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做准备。

探索规律

●问题引入

大问题:把一个表面涂红色的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20份,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情况怎样?

启发: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可以怎么办?

●研究棱平分2份的情况

提问:每条棱最少平均分成几份?

每条棱平均分成两份,切成多少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有几面涂色?

互动交流后归纳:三面涂色,8个。

●研究棱平分多份的情况

提问:把每条棱平均分3份、4份、5份......切开后每个小正方体会有几面涂色呢?除了三面涂色,还有其他情况存在吗?每一种情况分别有几个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填一填。

要求: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情况。例如,能用红色表示三面有色。

组织交流:

层次一:聚焦平均分3份的情况

出示资源:只找到3面、2面、1面涂色。

提问:每一种类型有几个?是怎么数的?

质疑:每条棱平均分3份,一共切出27个,还有一个在哪?涂色情况怎样?

思考后再结合动画体会。

层次二:平均分4、5份的情况

提问:平均分3份的情况我们已经解决,平均分4份、5份呢?6份呢?继续找一找、涂一涂、填一填。哪时找到规律就停下来。

提问:三面涂色的正方体,有规律吗?在什么位置?

追问:那么2面涂色的呢?有多少个?又在什么位置?1面的呢?0面的呢?

提问:两面涂色的24、36是怎么算出来的?

拓展:10个呢?n个呢?

要求:1个面呢?0个面呢?能不能也像这样用算式表示,然后用字母表示呢?

 

提问:纵向观察,有什么发现?

 

 

感悟表面的变化情况。

 

 

回顾思考解决大问题的方法

 

 

感受含有8个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自主探索每条棱平均分3份的情况。

可能的状态:

类型方面:发现4种情况,遗漏0面涂色的情况。

数量方面:2个面涂色数错。

 

感受8个小正方体的位置,并试着用涂色的方法表示。

可能状态:

能感知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位置,数据有所偏差

 

体会0面涂色的情况。

 

 

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索。

 

明确:都是8个,并在顶点处。

 

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

体会:棱长×2   ×3

          ×(10-2)

          ×(n-2)

学生独立思考。

明确:1个面: 

      0个面:

 

体会:(n-2)的道理

 

给予充分自主探索的时空,引导学生运用化大为小,有序研究的方法来寻找规律。

 

 

 

 

 

 

 

 

 

 

 

 

在平均分2份的感受基础上,独立寻找平均分3份的情况,建立基本类型和基本计算方法,实为教结构环节。依据基本类型和方法,自主探索平均分4份、5份的情况,依据学生的现状逐步推进,探索规律。

 

 

 

 

 

 

 

运用数形结合,让学生感受每一类的小正方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对图的观察感受关键数据的内涵与内部的2×2×2的本质。为规律的得出提供感性支撑。

运用规律

问题一:运用规律解决课前提出的大问题。

问题二:有一个正方体,在它的每个面都涂上红色。再把它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已知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32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几厘米?切成的小正方体中,没有涂色的有多少个?

交流:

呈现学生的解答过程

启发:两面涂色的正方体在哪里,跟什么有关系?

学生自主解决。

学生可能性的资源:

?完全没有思路,不知道从哪入手思考

?有点思路,但不会列式

?132÷12=11(个)

  11+2=13(个)

 

  

为了能让学生对于已发现规律的应用更为贯通,安排了一道先逆后顺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拓展:如果是表面涂色长方体平均分切割成正方体,又会怎样呢?可以怎么进行探索?

对本课的解决过程进行回顾,并思考面对长方体时的探索思路。

从正方体到长方体的迁移,给学生新的自主探索的时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