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马过河》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19-07-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单和芳

学校

常州市朝阳桥小学小学

学科

语文

班级

二(1)班

人数

41人

课题

  《小马过河》

教时

2

执教

单和芳

日期

2019.4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ll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顺应儿童心理,富有童趣,且能引发儿童思考。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这些语句都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课文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事理。

课文配有3幅插图。前两幅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松鼠对话的情景,不仅照应课文情节,还可以提示说话的语气:老牛是那样的和蔼,而松鼠拦住小马的动作细腻地表现了他紧张的心理。第三幅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实际: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突出重点巧破难点顺利实现三维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以读促悟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为了更好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议不使用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主转而采取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适时引领为辅的新型学习方式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能更加喜欢学习语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后的生字,再读两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读效果。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几遍。

(2)指名读后,“开火车”认读。

(3)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亲切  知道  深浅  麦子  做事  一条河

3.开火车读,赛读,抢读生字。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按要求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各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3.听范读,思考问题,交流,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先讲小马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再讲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敢过河;然后重点讲妈妈告诉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最后讲小马过了河。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识字,可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自主识字,也可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巩固识字能力。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认读组词。

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词的字形和书写。

“挡”左边是“扌”,右边是“当”。

“知”左边是“矢”,右边是“口”。

“浅”左边是三点水,右边的笔顺是:,最后一笔是点。

“愿、半、袋、挡、知、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不写成反文“攵”。

3.练习。

1.认读要求会写的词组。

 

2.开火车读生字。

3.观看老师书写。

 

 

 

 

 

 

 

 

 

4.描红,临写。

 

观察生字字形,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并在练习中进行巩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读字音。

2.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复习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并进入本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感悟寓意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自由读第2自然段。

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汇报。

6.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第7自然段: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7.指名读第8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1.读第1、2自然段。汇报交流结果:小马过河的原因是老马让他把麦子驮到磨坊。

2.自由读第3~6自然段。汇报交流结果:小马遇到了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该多好啊!

3.朗读第7自然段。汇报交流结果:将妈妈说的话画上线,妈妈的话的意思是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要自己实践,才能知道结果。告诉我们遇事不要听别人说,一定要自己动脑筋并亲自体验。

4.同桌齐读第8自然段。汇报交流结果:小马小心地蹚过了河,过了河它的感受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紧扣这些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同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将朗读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借助朗读加强体会、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训练

1.在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那样动脑筋,去试一试的时候呢?请小组交流。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更要实地去试一试)

3.分角色复述课文,分别戴上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头饰表演。

1.小组自由交流,全班反馈。

2.分角色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后,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说说简单的看法,理解课文所要传递的道理。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朗读之后,引导学生讲故事。先分部分讲,再完整地讲,降低难度。

作业设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