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桥小学三、四年级主题活动方案
课程名称 | 秋之韵 | ||
参与教师 | 三、四年级组全体教师 | ||
年级 | 三、四年级 | 总课时 | |
背景分析 | 秋是美丽的,多情的,收获的,在这浪漫的季节里,中秋、国庆如约而至。此刻,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无不感人肺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几经变化,我们的学生将重返新校——东坡小学。东坡小学因苏东坡而来,常州是苏东坡的终老之地。虽苏东坡是一代文豪,但学生对他的了解仅是几首耳熟能详的几首词而已。为此,我们特地设置秋季课程,让学生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吟经典诗词,感东坡情怀,诵红色经典,增爱国精神。 | ||
课程内容 | (1)吟东坡诗词,品经典之韵。 (2)寻红色记忆,唱经典诗词。 | ||
课程目标
|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与社会实践等体验活动,初步了解苏东坡的诗词文化,拓展学生知识面。 2、 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东坡诗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诵读经典的氛围。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自信大胆与人交往合作等综合能力,培养朝气蓬勃,阳光自信的朝阳少年。 3、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 ||
主题活动安排(包括日期或周次、内容、实施要求等) | 9月: 1、利用晨诵课、地古课的时间,每天组织学生朗诵苏东坡的诗词,并了解苏东坡的生平、诗词等。 2、以班级为单位,班队课上组织学生开展苏东坡诗词朗诵会,评选朗诵小达人。 3、各班利用美术课、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进行东坡诗词的诗配画创作,并推选班级优秀作品。 10月: 1、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查阅书籍,观看影视作品等,从多个角度收集有关中国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并利用班队课进行交流。 2、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进行中国红色历史及经典诗词小报设计和创作,推选班级优秀作品。 3、利用音乐课、班队课时间,欣赏并学唱经典红歌,吟唱经典诗词歌曲,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歌唱比赛,评选歌唱小达人。 11月: 1、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节目排练。 2、准备秋季课程诗配画展示活动。 | ||
课程评价 | 1、 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并评价。 2、 展示诗配画、小报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评选优秀作品。 |
人员分工:
1、各班班主任(宋冬兰、周敏、叶蕾、马燕):布置各项活动、动员家校人人参与。利用班队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交流、分享及评比活动。
2、各班语文老师(徐烨、周敏、季留娣、马燕):利用晨诵课时间指导学生吟诵苏东坡的经典诗词,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及经典诗词。
3、各班美术老师(王晏宇、袁俊景):利用美术课进行诗配画、小报创作的指导,然后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作品。
4、各班音乐老师(王梦黎):利用音乐课指导学生欣赏并学唱经典红歌,吟唱经典诗词歌曲。
5、各班班主任、年级组长、音乐老师:(宋冬兰、周敏、叶蕾、马燕、史凯一、王晏宇、王梦黎):利用社团课、大课间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节目排练,并组织展示表演。
6、活动摄影:郁小农。
7、年级组长(史凯一、王晏宇):设计方案:史凯一,活动报道:王晏宇。
8、各年级领导(郁小农、茆息明):关心并督促各年级活动有效开展,根据问题及时给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