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教科研课题
开题论证书
课题名称 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课题负责人 胡 萍
所在单位 常州市朝阳桥小学
开题时间 2018.4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8.4.8 开题地点: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评议专家:于纯、虞新伟、许吇、吴安娜、王蕾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及核心成员三人 |
二、开题报告要点(一)核心概念界定(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三)研究目标(四)研究内容(五)研究方法(六)预期成果(七)课题组内分工(请分5部分逐项填写,详述研究内容,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结构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教学变革手段。它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长远目标,依据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从数学教学各知识领域特有的育人价值的视角出发整体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期养成,而不是短期的落实。它的教学变革手段是:教师努力开发教材知识关系形态中的育人价值,将点状割裂的“碎片化”的书本知识“修复”,使知识呈现出整体的“结构态”。学生在教师这种结构化的思考和分析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帮助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相应的方法,使其形成解决问题可用的载体和“抓手”去分析问题。 空间想象力,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而空间观念是空间想象力的基础,空间观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提升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 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几何与图形”的部分知识为载体,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的重组,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在“结构”的引领下,从学科整体角度构建知识体系,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其空间想象力的养成,同时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我国关于空间想象力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引入。1978年姚宗琪在《大津教育》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空间想象力培养的论文。文中作者通过具体的几何教学实例谈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一些体会。自此以后,我国研究空间想象力理论的力量不断増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目前见于期刊杂志的有关空间想象力培养方面的文章日益增多面,但大多数限于理论知识,而且关注小学生的相对来说较少。小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群体,小学阶段是人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空间想象力在小学阶段的研究疏漏说明了空间想象力的研究仍然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从研究范围来看,大多数文献主要集中于于描运儿童空间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和性别差异,缺乏系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策略的制定和提出。即使存在少量研究,也仅仅是从理论上的闻释,研究不够深入,比较零散,没有构成系统性的研究。 2.研究价值 (1)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以儿童的成长发展为长远目标,以结构教学为抓手,探索出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带动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2)优化教师的思维方式 让更多热爱数学教育、期待专业成长的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参与到结构教学的研究中,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方式将逐步从点状的、割裂的线性思维走向整体的、结构的关系思维,从而优化了教师的思维方式。 (三)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研究目标: (1)通过此研究,提高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此研究,探索出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此研究,提升教师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现状调查的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全校数学老师就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教学经验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成功的方法以及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开展做好前期准备。 (2)小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分年段目标体系的研究:构建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能级水平,使得老师在教学中能清晰目标,并分阶段、递进式实施培养。 (3)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的研究: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教学为载体,前后联系研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知识结构有怎样的关系,从整体上规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 (4)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策略的案例实践研究: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测量与计算、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等内容。本课题主要针对图形的认识、图形测量与计算两大部分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结构的目标递进可以设定为五个维度:图形直观认识、图形要素认识、图形类型认识、图形关系认识、图形特征认识。图形测量与计算部分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形概念和形计算两大部分。针对以上这些类别进行案例实践研究,提炼培养策略。 (5)小学生空间想象力年段水平评价的研究:建立与培养策略相匹配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和阶段性评价指标细则,使研究循着科学、理性的路径有序推进。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在空间观念以及空间想象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到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课题研究中不断解决。 (3)行动研究法: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主要有图形认识的教学、图形测量与计算的教学两大部分。针对这两部分进行案例的实践研究,提炼出培养空间想象力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把在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等及时梳理和总结。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汇报、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后期成果。 (四)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阶段成果(限5项)调查报告1份《朝小学生空间观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2018.4胡萍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表2019.12张文明、胡萍基于结构教学的课题研究典型案例案例集2019.12课题组成员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策略汇编系列论文2019.10胡萍 最终成果(限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网页网站2019.12刘芬羽课题研究典型案例、论文集案例集2019.12胡萍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2020.2胡萍(五)课题组内分工 组长:胡萍 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副组长:纪梅 张文明 负责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 组员:刘芬羽、莫晓英 负责低段调查分析和实践研究 茆息明、王晏宇 负责中段调查分析和实践研究 宋冬兰、秦一玲 负责高段调查分析和实践研究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的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1、因研究需要,课题组新增成员:宋冬兰 2、成员分工细化,使分配任务更加合理。 3、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资料将再深入些:关于结构教学的思想,关于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的评价研究。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
五、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