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 常州市朝阳桥小学  | 学科  | 数学  | 班级  | 二(1)  | 人数  | 42  | |||
课题  | 角的初步认识  | 教时  | 1  | 执教  | 刘芬羽  | 日期  | 2018.5.16  | |||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角,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方法; 2.在“找一找,指一指,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加深对角的认识,明确角有大有小,并能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角、做角、画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知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二年级学生,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很难理解,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因此本节课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从生活中认识角,从实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在辨析中理解角,使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和发展。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常规积累  | 欣赏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 观察,说说是我们认识的什么图形。  | 帮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为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上的一部分“角”打好基础。  | |||||||
一、分一分,发现角 
  | 1.出示一组图片。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它们都是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的一部分。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吗?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来把这些图形分一分。 
 
 小结: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由直的线连在一起的这类图形。 揭题:认识角。  | 
 
 
 尝试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说。(有的连,有的不连,有的线是直的,有的线是弯的)。  | 
 
 在简单的分类中,抽象出“角”的模型,开门见山,引入新课的学习。  | |||||||
 二、找一找,认识角 
  | (一)揭示角的概念。 提问:仔细观察,这类图形有什么特点? 介绍:这两条直的线叫“边”,两条直的线连在一起的这个点叫做“顶点”,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了一个“角”。 
 (二)找生活中的角,并指一指。 1.讲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上都能找到角,比如数学书的前面从这个顶点引出两条边组成了一个角。(边指边介绍)。 提问:数学书的前面除了这一个角,还有其他的角吗?能像刚刚那样指一指,并完整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2.你还能找一找,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吗?一边指一边说给同桌听一听。 3.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咱们身边找到了那么多角。 (三)练习跟进 1.想想做做1: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2.想想做做2: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 
 
 
 同桌讨论。 (连在一起,线是直的) 
 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 
 找同学上台指角(注意指导正确指角的方法),再同桌说一说。 
 先同桌说一说,再交流(完整地说完)。 
 
 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 校对(学生说理由,) 指出角和顶点说给同桌听一听。 
 独立完成(标出角的符号),再交流。  | 在观察过后,直接揭示角的概念,带领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表象。 
 
 
 
 
 
 
 在“找一找”“指一指”的过程中巩固角的概念。 
 
 
 
 在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是角以及数角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角概念的理解。  | |||||||
三、做一做,比大小  | 1.讲述:小朋友们真厉害,不仅能找到角,还能数出角,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个角?(要求:先不要着急动手,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开始了吗?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 2.有些小朋友做出的角是这样的,你同意吗? 3.小朋友们特别聪明,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你知道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同桌商量商量,有想法的就举手。 4.①你能从刚刚做的角中挑一个比老师手上这个角还大的角吗?如果没有,想一想,可以怎么办呢? ②有办法使你手上的角变得比老师手上的角小吗?说一说你的办法。 ③看来,角有大有小,给你出个难题,敢不敢挑战?把你手上的角变得和老师手上的角一样大。你确定吗?你觉得怎样才能一样大?怎么重叠? 
 提问:这两个角的两条边不一样长啊,你们怎么说它们相等呢? 
 
 同桌做两个一样大小的角。  | 
 
 
 学生操作,教师适时捕捉(并联呈现资源)。 
 全班交流。 
 
 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 
 
 
 
 
 
 顶点和顶点对齐,边和边对其。 
 角的大小只跟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在动手操作中,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 |||||||
四、回顾方法,总结交流  | 1.今天我们一起找了角,指了角、数了角、做了角,还一起玩了角,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欣赏由角组成的美丽图案。  | 同桌互说 
 集体交流  |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与概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 |||||||
栏目列表
       
          角的初步认识
          
                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芬羽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