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周长是多少
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芬羽

学校

常州市朝阳桥小学

学科

数学

班级

三(1

人数

43

课题

周长是多少

教时

1

执教

宋冬兰

日期

2018.10.1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制定依据:

1建立在学生已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

2学生已对很多组合图形有一定的经验累积。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教材设计了用线围一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正方形计算相应的周长、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丰富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经掌握了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相互交流,可以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谈话导入

明确目标

 

师: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内容?

先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

 

 

 

 

 

 

 

 

二、

操作实践

解决问题

 

活动一:拼一拼

1.用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怎样的图形呢?你是怎么拼的?拼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

2.比较:都是用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比一比,周长都相同吗?你有什么想说的?

 

活动二:比一比

1.出示P46页图前两个图形,问:这里有两个形状完全不同的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说说你的想法。

2.出示第三个图形,猜猜它的周长是多少,再算出结果验证。

 

活动三:画一画

师:有了图,我们都能找到它的周长,并且算出周长,那反过来,告诉你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你能把这个图形画出来吗?

1.出示P47页图,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情况,能有序地画一画吗?

2.提问: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全部画出来?

 

 

活动四:量一量

师:规则图形的周长,我们会想、会算、会画了,可生活里并不都是规则图形,(出示“量一量”的图形)像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说说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其中估一估和量一量都是不错的办法。估计可要估计的比较准确哦!你有把握吗?

指出: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以先用线绕一绕,再量一量,这就是“化曲为直”。

 

 

动手拼一拼。

 

拼法不同,拼出的图形周长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预设:

数、算、移……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画一画。

 

 

先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在拼一拼、看一看、算一算的过程中,体悟平面图形的周长与形状的关系,感受数学内容的奇妙之处。

 

 

渗透“转化”的思想,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的关系,发现已知周长确定长方形长、宽的方法,而且渗透了“有序”的思维,让学生体会枚举的方法与价值。

 

 

 

 

进一步培养学生一估二量三比的学习策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三、

回顾反思

交流体会

 

今天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围绕“图形的周长”这个主题,我们开展了哪些活动?通过这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四、教学反思

1加强直观图形的认识

2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东坡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3号   联系电话:0519-88812198-800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